相信不少新西兰华人还记得:去年8月,新西兰南岛坎特伯雷南部发生一起惨烈车祸,4名来自韩国国家滑雪队,来新西兰参赛的韩国运动员不幸身亡。
Photo: Arirang News
今日(8月13日),验尸官发布调查结论。法医和事故分析员的证据显示,这几名年轻人的伤势之所以严重到致命程度,是因为“未系安全带”!
Photo: 1News
在不少新西兰人表示“心痛”的同时,NZTA发布警告:在新西兰开车、乘车,一定要系好安全带!
还有这些注意事项,一定要记牢...
示意图、Photo: 1News
皇后镇冬季运动会前一天
4名韩国滑雪队员不幸遇难
今日,去年坎特伯雷南部一场造成四名年轻韩国滑雪运动员死亡的车祸调查结果公布。新西兰交通局(NZTA)表示,支持验尸官发布的“安全带重要性提醒”。
去年8月,23岁的Bumhee Cho、20岁的Junwoo Park、16岁的Sangseo Kim和17岁的Hyunseo Han在Geraldine附近的79号高速发生的两车相撞事故中丧生,其中三人当场死亡,另一人因重伤于12月去世。
据悉,这起事故中不幸罹难的4人来自韩国国家滑雪队。
更令人心痛是的,他们来新西兰,是准备参加于事故后一天开幕的皇后镇冬季运动会。
Photo: AP News
据悉,事故的惨烈场景也被其他韩国队队员目睹,其中包括一名当时刚参加过奥运会的选手,他们当时坐在面包车后方的车辆中。
新西兰紧急救援部门迅速赶到现场,出动了两架直升机、四辆救护车、一辆快速反应车以及一名行动指挥官,另有约16名消防员参与救援。
Photo: Arirang News
验尸官公布车祸关键原因:
“未系安全带!”
验尸官Mary-Anne Borrowdale在今日(8月13日)公布的调查结论中指出,法医和事故分析员的证据显示,“这几名年轻人的伤势之所以严重到致命程度,是因为他们未系安全带”。
另一名与他们迎面相撞的司机也证实了这一点:他系着安全带,被牢牢固定在驾驶室内,虽然受伤,但并无生命危险。
验尸官强调,对司机和乘客来说,无论坐在车内哪个位置,都应始终系好安全带,因为安全带可以挽救生命。
Photo: NZTA
新西兰陆路交通局局长Brent Alderton表示,验尸官关于安全带价值的提醒虽然“老生常谈”,但依然十分重要。
自2020年以来,新西兰道路上因未系安全带而导致的死亡和重伤人数不断上升。NZTA目前正将此问题作为道路安全宣传活动的一部分来重点解决。
Photo: NZTA
Alderton说:“无论车祸的原因是什么,证据显示,防止死亡或重伤的最佳方法之一就是系好安全带。”
系安全带可将司机和乘客死亡或重伤的风险降低约40%。如果所有人都系好安全带,每年预计可在车祸中挽救约25条生命。
Photo: Arirang News
不管前座后座
都请系好安全带!
系好安全带的提醒我们经常都会看到,然而在新西兰,依然有不少人缺乏系安全带的意识。
此前,新西兰交通部曾经出过一个宣传片,提醒大家安全带的重要性:
他们请来了10位车祸幸存者,让他们脱去了上衣,重现了车祸后的统一伤痕:
多亏了安全带,让他们躲过了鬼门关只是在身上留下了一道勒痕而已
Kahutia Foster还记得当时车辆翻转后头冲下脚在上的情景。当时他从朋友家归来,车在一个拐角处失控翻滚,然后撞到一棵树上。他的手臂在汽车的重压下粉碎性骨折,安全带救了他的命。
Rick Haira是遭遇了火车和汽车相撞事故,当时他的车经过铁轨时被卡住了,火车的撞击让车辆旋转了起来,他记得金属和玻璃的碎裂声。此后,他也经常告诉别人,一定要系安全带。
Dion Perry的事故发生在2017年,当他行驶在一条潮湿的乡村道路上时,车辆翻了两圈后掉进沟里。车报废了,安全带让他只负了一点轻伤。
系安全带,
真的不是多此一举!
新西兰的法律要求是,不管你坐在前座还是后座,是主驾驶还是乘客,每个人都应该系上安全带。
如果你是司机,车里有儿童,你有义务负责保证每个孩子都系好安全带,如果被查到有孩子没有系,责任算你的!
7岁以下的孩童必须要使用得到认可的儿童安全座椅。
7岁到8岁的孩童,可以用儿童安全座椅,也可以用安全带。
8岁到14岁的孩童,如果可能,必须用安全带。如果不行的话,则必须坐在后座。
14岁以上的,无论是司机还是乘客,被查到没有系安全带,警察可能罚你款。
大使馆提醒:
注意旅游安全!
今年2月,中国驻新西兰大使馆也发布安全提醒,提醒来新西兰旅游的中国公民注意交通安全!
新西兰驾驶规则规定靠左行驶,山区道路蜿蜒崎岖,陡坡、急弯路段较多,交通事故时有发生。
不建议不熟悉当地交通规则的游客选择“自驾游”。
如确需自驾出行,请注意以下事项:
一是务必提前了解熟悉新西兰交通安全法规、道路交通标识,遵守当地交通规则。谨慎驾驶,杜绝酒驾、开车时使用手持式手机等违反当地法律行为。司机及前后排乘客均必须始终系好安全带,儿童乘客必须使用儿童安全约束装置。
二是注意靠左行驶和“让行”,在没有红绿灯的路口,拐弯车辆让直行车辆。准备进入环岛时,必须让右手方向的车先行。
三是注意开车时速不得超过路牌上标注的法定限速。在开放式公路上的最高限速为100公里/小时。市区内的最高限速为50公里/小时。
四是注意要选择资质好、提供保险的租车公司。在接收车辆前,请仔细检查车况,尤其注意轮胎是否老化、胎压和刹车片是否正常。与租车公司签订含有索赔机制的正式租赁合同,妥善保存相关材料,以备发生事故时有效维护自身权益。保存道路救援服务联系信息,防止行车途中车辆发生故障。
更多注意事项如下:
一、如实申报入境携带物品
新西兰对入境所携物品查验非常严格,禁止携带任何动植物制品等可能危害生物安全的物品入境,对香烟、酒等物品入境也有一定要求。如携带任何食物、水果、蔬菜、肉类、鱼类、家禽、蜂蜜、烹饪原料、乳制品、植物和种子、木制品、保健品、药品,以及在野外或农牧场使用过的任何鞋子、运动或户外装备等,请务必申报,否则可能面临400新元以上的罚款或被起诉。
使领馆提醒访新游客入境前务必认真检查行李,如不能确定所携带物品是否违禁,建议如实申报。
二、谨慎参与高风险旅游项目
岩钓、跳伞、冲浪、蹦极、潜水、漂流等新西兰特色冒险类旅游项目存在安全风险,应事先充分考虑自身生理和心理承受能力。勿因打卡、猎奇、跟风等原因前往所谓“网红”景点,尤其是未开发、缺乏安全保障区域。
请根据年龄、健康等个人情况,在专业人员指导指引下,量力而行参与相关活动,并自觉遵守安全规定,不做可能危及自身及他人安全的举动。随时关注天气变化,如遇恶劣天气,应果断中止活动。
图源新西兰卓越峰滑雪场
三、增强人身及财务安全意识
新西兰四面环海,风大浪急,常年水温偏低,部分海域时常发生离岸流,可将下海人员瞬间卷走。当前正值新西兰冬季,请在海滨娱乐活动时,特别注意人身安全。
新西兰地广人稀,部分山区水域无通讯信号,前往没有通讯信号或通讯信号较弱地区时,请将行程信息提前告知家人和朋友,避免因失联造成不必要的担忧。
新西兰治安总体良好,但小偷小摸甚至暴力抢劫时有发生。请不要让贵重物品离开视线,尤其是在旅游景点。若发生护照丢失或被盗,请及时持护照复印件到就近中国驻新使领馆申请补发。
如遇突发情况,应在保证自身安全的情况下,拨打新西兰紧急求助电话报警111(警察、急救、消防),并及时与驻新西兰使领馆联系寻求协助:
外交部全球领事保护与服务应急呼叫中心电话(24小时):+86-10-12308或+86-10-65612308;或手机下载“外交部12308”APP,使用该客户端拨打12308热线,无需支付国际通话费。
驻新西兰大使馆领事保护与协助电话:04-4995022(新西兰境外拨打方式为+64-4-4995022)
驻奥克兰总领馆领事保护与协助电话:09-5251200(新西兰境外拨打方式为+64-9-5251200)
驻克赖斯特彻奇总领馆领事保护与协助电话:03-3411016(新西兰境外拨打方式为+64-3-3411016)
导致车祸的行为
主要是这几种
新西兰警方表示,导致车祸的行为包括:
疲劳驾驶;
酒驾或毒驾;
没有系安全带/头盔;
超速行驶;
开车时使用手机或其他分心行为;
车辆失控以及驶入错误车道等。
据悉,经常会有驾车者“在陌生的道路上行驶,一时疏忽可能会造成灾难性的后果”。
“请保持冷静——对待车里的人就像对待你自己的家人一样。”
老司机必看:
新西兰驾车全攻略
说实话,有些新西兰人开车挺“野”的,这可能跟新西兰空旷的道路环境和交通规则制定有关,但是也极易遭遇事故。
各位老司机们除了要避免疲劳驾驶、酒驾或毒驾、不系安全带、超速、开车时分心等行为之外,这份新西兰驾车全攻略一定要收好!
按规则打灯
尽管有些人习惯了不打灯,但我们还是应该尽量按照规则行驶,转弯、并线、出弯都要按规则打灯。
这就像是一种沟通交流的语言,提前告诉别人你的行进路径,“良好的沟通”会使我们的行驶更加安全顺畅。
Photo / File
另外,有时并错道又或者需要加塞时,其实只要提前打好转向灯,通常都会有人给你让路的。
这时记得友善的跟为你让路的车打个招呼,示意感谢,或者像本地新西兰人一样在并入后闪烁两下双闪对让路给你的人表示感谢即可。
儿童安全座椅
新西兰规定,7岁以下儿童乘车时必须使用安全座椅。
千万不要因为孩子哭闹不肯坐就不让他们坐儿童座椅,家长可以在车里放一些玩具,铃铛,或者小零食来分散孩子的注意力。毕竟与安全比起来,其他都是小事。
提前规划行程
不能一味依靠导航仪,许多时候,导航仪会因为软件升级更新或者网络的问题而出现不够准确的情况。
所以,出行前如果能先查看电脑或者手机地图,对行程大体掌握是最好的,特别是一些不熟悉的路口,或是酒店、景点的位置等。
关于弯道
新西兰是个岛国,道路崎岖,山路很多。一般弯道都会标注舒适通过时速,一些急弯还有限速,一定要按照限速标志行驶,控制好车速。
因为许多本地司机由于对路况熟悉,经常都是过弯的时候也压着限速开,基本不踩刹车,速度很快,只要稍有偏差就很容易发生事故,所以我们能做的就是控制好自己的车速,安全过弯。
还有就是,开车时请时常看看后视镜,掌握路面的整体情况。这是一个很好的习惯,本地驾照考试的时候有专门一项就是看驾车者是否Regular的查看后视镜。
所以在这里还想再提醒一下,一定要合理安排行程,特别是自驾前几天,路况和车况都不熟悉的情况下,行程尽量轻松,不赶时间,心情也会放松许多,也可以避免疲劳驾驶。
关于超车
再来说说新西兰超车的通用规则,比如白色虚线可以超车,双黄线不能超车,一条白色虚线+一条黄色实线,虚线一侧的车辆可以超车,实线一侧的车辆不能超车等规则在新西兰同样适用。
新西兰的道路多为双向双车道,但每隔几公里就会给出单向双车道的超车机会,注意看指示牌,通常是先出现第一个图:Passing lane XXkm ahead(前面XX公里有超车道)。
然后在快到的时候会再次提示:Passing lane 400m ahead(前面400米有超车道)。
当超车道出现时,会使用红色框的提示:请保持左行,除非是超车。
所以,超车结束后,请尽快回到左侧车道,不要长时间占据超车道。另外,在超车道即将结束的时候还会出现提示标牌,也要提前做好并道准备。
有些坡道、弯道路段还会设置许多“慢车区域”,一些大车或者速度较慢的车辆都会在这些区域主动避让。
不过,有的时候超车道距离很短,可能还在上坡或者拐弯的地方,所以也不一定就有时间超车。
不过,天维菌觉得很多时候并不一定非要超车,跟在别车后面开还挺舒服的,简直是一种休息!
新西兰各类指示牌
新西兰道路的指示牌十分清晰准确,只要提前辨识可以为驾车提高许多效率,也更安全。
比如下面这几个标志,非常的人性化。
这两个指示牌通常是指通过单边桥的时候,红色标牌表示你需要给对向车辆让行,蓝色标牌表示你可以先通过,对方需为你让行。
靠左行驶Keep Left:新西兰的道路是靠左行驶,所以看到这个向左下角打的箭头,就表示要靠左行驶。
限速标志Speed limit:一个圆圈里面写数字,是限速标志。如果里面写着50,就意味着这个路段限速50。
现在,不管是不是节假日,在新西兰超速都几乎是零容忍Zero Tolerance,超过一点都可能被拍到要罚款的。
除了罚款之外,超速本身也是非常危险的,大家注意千万不要超速。
让行标志 Give Way 。
停止标志 Stop Sign:也可以理解为更严格的让行。车子在停车线前完全停下,观察左右车辆确认可以通行之后,才可以继续开动。
人行横道Pedestrian crossing:汽车一定要让行人先行通过。
当然也要提醒不开车的行人,尤其是老人家,或者带着孩子的朋友,过马路一定要走人行横道或者从红绿灯信号灯处过。
新西兰一些司机对于乱穿马路的行为防备不足,乱穿马路是危险的行为。
小心儿童的标志Look out for Children:在学校、幼儿园以及儿童经常出入的场所,也会有这样小心儿童的标志。
多人行车道Transit Lane:多人行车道也是比较有新西兰特色的标志。
下图是规定了车子里有两个人或者以上,才可以开的车道。简称T2。
有些Transit Lane会规定车里三个人或者以上才能开,叫做T3。
T2和T3一般有时间限制,常常在上下班高峰期的时候使用。如果车里只有司机一人,可不要走这些车道,不仅妨碍交通,也会遭来罚款。
另外,新西兰多山路,尤其是南岛的道路,非常崎岖狭窄,如果不熟悉路况,又对新西兰的驾驶习惯了解不够的话,并不建议大家自驾。
例如山体容易滑坡的警示标志:Slips。
石子路面注意溅起飞石的警示标志:Gravel Surface。
以及其他危险Other hazard的标志,都要注意识别。
看到这些标志时,尽量靠左减速慢行。小心驶得万年船总归是没错的。
文明行车
许多时候,文明其实就体现在一点一滴的细节方面。
新西兰的并道规则天维菌真的想点赞。每到遇有需要并道的情况,大家都自觉的采取一替一换的形式,就是左边进一辆车,右边进一辆车,像拉链一样的并道,这个做法既省时又高效,不需要争抢,如此一来,并道再也不是什么考验技术的痛苦事情了。
其实,还有一些交规规定的细节值得称道。
比如,遇到人行道的时候,车辆要给行人让路,新西兰人普遍也都执行的很好,真的会自觉的停在斑马线前面,耐心等待行人通过,即便有时会有人行动迟缓,通过缓慢,但没人会因此而嫌弃,人们还会相互挥手示意。
再比如,交规规定机动车在超过骑自行车人的时候要尽量保持足够的安全距离,1.5米为宜,人们真的会自觉做到,为自行车让行,一旦无法保持安全距离,就宁愿压慢速度,跟在自行车后面,直到可以安全超车……
NZTA提醒:无论你是司机还是乘客,不管坐在前排还是后排,系好安全带绝不是多此一举,而是最简单、最有效的自我保护方式。
每一次上车,请为自己、也为家人系好这条“生命带”,让悲剧不再重演。
安全无小事,司机们一定要注意安全!祈求每一位朋友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