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尼斯世界纪录挑战中。

单腿下蹲看似简单,实际上是一个对核心肌肉力量、身体稳定性、柔韧性等都有很高要求的全身性运动。但据介绍,在本次挑战者中年龄最大的59岁,最小的才6岁。“我原是运动员,在公园练拳时被师傅看上,就开始了和咏春拳的缘分!”今年59岁的禅城区澜石中学武术老师杨春凡已经练习咏春拳20多年,十分热爱这一运动,并坚持至今。

挑战后,比赛鸣笛正式启动。据介绍,本次比赛由广州统一企业有限公司总冠名,将公司“品格、品位、品牌”的经营理念融入其中,为比赛提供资金与物资支持,展现企业社会责任感,助力文化传承。赛事为期两天,设置了儿童、少年、青年、中年、老年等多年龄组参赛,吸引了省内55支队伍共669名运动员参加,其中女运动员189名。

吉尼斯世界纪录挑战成功。

参赛者以拳会友,以武论道,不仅展现了高超的武技,更促进了不同地域、不同文化背景人群之间的交流与理解,以赛为媒,为本年度国际武术联合会主办的国际咏春拳大赛提供热身机会,有利于进一步推动佛山“世界功夫之城”的武术事业的高质量发展,讲好武术文化故事,擦亮佛山功夫名片。

比赛现场。

“此次大赛花落于此,无疑是对狮山在咏春发展方面所做出的努力和取得成果的一次极大的鼓励与认可,更是对狮山长久以来在咏春文化的传承、弘扬以及推广的最好见证与肯定。”狮山镇党委副书记关艳娟说。

据介绍,狮山镇是咏春拳一代宗师叶问的故乡,承载着叶问师傅的武术精神与文化遗产,是当代咏春文化传承与创新的重要阵地。多年来,狮山一直大力推动咏春拳的蓬勃发展,不仅建有叶问咏春文化传承基地、咏春体育公园、叶问铜像等一系列硬件设施,而且联动上下各方资源建立了咏春国际数据库、组织咏春拳国际比赛,大力推动咏春文化的蓬勃发展。

自2012年举办第一届世界咏春拳邀请赛以来,狮山镇已经成功举办了各类与咏春文化息息相关的竞技活动,涵盖佛山咏春无影手传统黐手比赛、粤港澳咏春拳精英交流赛、世界咏春拳大赛等高规格、国际化的赛事,吸引了全球范围内的咏春爱好者参与。

擦亮咏春文化招牌

以文塑城打造城市狮山

在弘扬咏春文化的过程中,狮山镇不仅注重赛事的举办,更重视文化的普及与传承。在赛事期间现场还设置了互动区域,让普通群众也能体验咏春拳的精髓,如寻桥、标指、小念头等经典招式的学习,以及趣味横生的“双萃蹲”、“双萃绘馆”等活动,极大地激发了公众对咏春文化的兴趣与热爱。

活动互动区域。

作为传统非遗,咏春拳其实一直活跃在狮山的街头巷尾。这得益于狮山多年来持之以恒地推进“咏春三进”活动,将咏春拳送入村居、厂企、学校,通过开展专业化的培训与讲座,持续深化咏春文化的深远影响力。在这里,从花甲老人到稚嫩孩童,练习咏春拳蔚然成风,每年都有万千之众从世界各地奔赴狮山寻根拜师。

此前,CCTV-3《来故居听书》叶问篇还走进狮山,用50分钟的时间探寻领略一代宗师叶问的传奇人生和咏春拳的魅力。由中国日报出品的纪录片《神奇的中国》来到广东佛山取材,埃及小伙刘正曦第一站就来到位于狮山的叶问咏春传承基地,亲身体验咏春拳。如今,咏春文化显然已成为狮山熠熠生辉的城市品牌。“这一次比赛有知名品牌‘统一’的支持,通过这种商业合作的方式能够让咏春拳向更大范围推广。”佛山咏春拳叶问宗支非遗传承人董崇华说,通过这种方式,可以让更多本土市民对咏春拳的认识更深刻,未来他也希望能参加更多对外比赛,将狮山咏春拳知名度“打”出去。

以武会友、以文传情。关艳娟表示,未来,狮山将持续创新和丰富咏春文化的发展模式,坚持以文塑城,打造一个有品位、有温度、有深度的城市狮山,让咏春文化得以在狮山永远根植、传承、发展,成为全球所有咏春爱好者交流的桥梁。

文/图 南海融媒记者 彭燕燕

视频/南海融媒记者 徐富锋

通讯员 李德峰返回搜狐,查看更多